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头条 -> 架起“五大桥梁”夯实发展根基——看北京农机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架起“五大桥梁”夯实发展根基——看北京农机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发布时间: 2019-11-04 14:56

近年来,为顺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围绕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任务,总结提出了“融合、支撑、创新、服务”的复合装备发展理念,搭建了产前产中产后融合、农机农艺信息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管理供给需求融合、京津冀农机科技融合“五大桥梁”,为北京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搭建产前产中产后桥梁,推进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只有让机器代替人工作业,彻底改变传统的蔬菜生产方式,才能更好地保障蔬菜供给能力,让京郊菜农种地更有尊严。在延庆,就有“一颗甘蓝走上了一条从田园到餐桌”的生产全程机械化之路。

  “从没想到过有一天,能坐着就把菜种了,没有弯腰驼背,没有腰酸背疼,头顶居然还有遮阳伞。”菜农张秀兰感慨地说。如今,移栽机、收获机、指针式喷灌车、喷杆喷雾机、中耕追肥机等现代农机的应用,使露地甘蓝真正实现了生产机械化,产量已达到4000kg/亩以上。而且,收获后的甘蓝直接运输到有专业加工流水线的工厂化车间,通过产后加工处理机械完成外包叶切除、清洗、切割、称重、包装等处理,形成即用蔬菜。

  这正是农业机械搭建了甘蓝生产产前整地、产中生产、产后处理的桥梁。甘蓝的生产已不再是靠天、靠地、靠人,而是靠农业机械。一颗甘蓝的生产“逆袭”,让人们看到只要有农机科技作为后盾,今后就可以更加体面、高效地种菜,实现蔬菜生产现代化就有了希望。

  搭建农机农艺信息融合桥梁,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机技术、农艺技术的结合可使农业生产更加智慧,农民劳动更加简便。在密云区的设施农业园,通过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作物长势监测、水肥一体化等设备的配套应用,农户就能对作物的长势以及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信息进行远程监控,并及时进行施肥、灌溉和生产管理,确保了水肥药等资源的高效施用,可整体提升劳动生产率30%以上,实现了足不出户管理温室的愿望。

  同样,在密云区、大兴区的大田种植生产区,北斗自动导航驾驶、卫星平地与耕、种、管、收等环节作业质量监测技术的融合,促使作业邻接行误差更小了,误差不到3cm,深松监测质量更准了,误差不到±1cm,胡萝卜机械收获损失率更低了,不到6%,真正实现了农机作业与农艺要求的高度统一。

  信息技术的应用搭建了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的桥梁,使农业生产质量得到了保障、生产方式得到了改善。可以预见,利用“互联网+农机”技术,未来可以打造出形态更加高端的智慧农场、数字农业,让农业真正走向智能化。

  搭建一二三产业融合桥梁,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与生态宜居发展

  在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秸秆粉碎机、撒肥机、耕整地机械、播种机等各种机械应有尽有。村里的小麦和玉米早已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规模化养牛场用上了精准饲喂、饮水、电动保温帘等成套机械,养殖生产效率提高85%以上;果园集成配套了施肥、植保、除草、剪枝等机械,整体作业效率至少提高了3倍。同时,村里还积极配套肉牛屠宰加工成套设备,实现了由卖“牛”向卖“肉”的转变。

  虽然种地不愁,但尾菜、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处理一直是农业生产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更是乡村环境治理的痛点。在顺义区李遂镇,这些难题已迎刃而解。该镇以农机为桥梁,通过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和涉农企业,把镇里的种植业、养殖业、有机肥加工业串联了起来。通过种养结合以及有机肥还田利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养殖企业、种植户+有机肥厂+农机服务组织”的乡村环境治理融合发展模式。目前,全镇0.3万亩设施农业的0.75万吨废弃物得到了全部处理和还田利用,该模式也在顺义区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

  可见,农机就像“立交桥”一样促进了乡村产业的互联共通,融入了乡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许多方面。今天的窦店村和李遂镇就是农机在一二三产业之间“穿针引线”“扩点成面”的典型乡村和美丽小镇。未来,农机将在做精做强一产、扶持壮大二产、融合发展三产,打造产业融合、生态宜居、环境美丽的特色乡村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搭建管理供给需求融合桥梁,推进农机研发创新发展

  草莓是北京的特色农产品之一,目前京郊日光温室草莓种植规模有1万余栋。京郊草莓采用高垄种植,起垄高度要求30-40cm,国内现有的草莓起垄机不是起垄高度达不到要求,就是机型较大不适宜日光温室起垄作业,导致草莓起垄用工大、成本高,每栋温室人工起垄成本少则600-700元,多则上千元。

  草莓种植户的需求就是农机科技管理工作努力的方向。为攻克草莓机械化起垄难题,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创新工作思路,经过反复的试验、调试和改进,最终研制开发出一款适宜日光温室的专用草莓起垄机,填补了国内此类机型的空白。经测试,所开发的草莓起垄机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草莓种植的技术要求,所起的土垄“垄侧实、垄顶虚”,作业效率是人工的14倍以上,每栋温室起垄成本仅100元左右。

  除了草莓起垄机,目前温室3D作业平台、蔬菜移栽机、青豌豆收获机等一批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也在加紧研发生产。只有搭建“政府管理、企业供给、用户需求”三方共赢协作的“桥梁”,才能使农机科技产学研推用的“路子”落地畅通,才能增强先进农机科技的有效供给,满足乡村振兴对农机新产品、新技术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搭建京津冀农机科技融合桥梁,促进区域农机鉴定协同发展

  随着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入,津冀区域承接北京疏解的农机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两地对农机产品鉴定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其农机鉴定检验与服务能力呈现与需求不匹配的状况,这一变化无疑给津冀两地的农机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对三地加强鉴定合作提出了新要求。

  对此,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主动牵线搭桥,积极统筹推进京津冀农机鉴定工作协同发展,以签署年度《京津冀农机鉴定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为契机,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检验检测机构试验比对以及田间试验等活动,联合开展《施肥机》《农用挂车》《电动卷膜机》《秧苗嫁接机》等22项推广鉴定大纲制修订工作,通过联合鉴定、委托鉴定的方式,累计完成农机产品鉴定34项,为京津冀区域先进农机装备的有效供给提供了保障。

  京津冀农机鉴定协同发展,像一架桥梁一样连接起了京津冀三地政府、企业、用户之间的鉴定渠道,实现了农机产品鉴定需求和鉴定服务供给的高效、实时对接,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展望未来,北京农机科技工作者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夯实农机的“五大桥梁”,为北京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装备支撑和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