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百科 -> 怎样根据作物特性和轮作换茬特点合理分配磷肥

怎样根据作物特性和轮作换茬特点合理分配磷肥

发布时间: 2020-01-03 14:30
由于作物对磷的利用能力和敏感度不同,因而不同作物对磷肥的反应也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豆科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糖用作物(甘蔗、甜菜)、淀粉含量高的薯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棉花、油菜以及瓜果类、茶、桑等吸磷能力强,都需要较多的磷,施用磷肥有较好的肥效,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改善品质;而谷类作物吸磷能力弱,需磷量也相对少一些。

但是必须指出,豆科作物吸磷能力强,需要增施磷肥,而吸磷能力弱的谷类作物,更应注意磷的供应,磷营养不足常常是这类作物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它们吸磷能力弱,应施用水溶性磷肥。

在不同的轮作换茬制中,并不需要每茬作物都施用磷肥,应重点施在能明显发挥肥效的茬口上。例如在稻麦轮作制中,应把磷肥重点放在旱作上,因为小麦吸磷能力弱,应满足其对磷的要求,水稻可适当少施,即所谓“旱重水轻”的施磷原则。当由旱作转为种植水稻时,土壤处于淹水的还原状态,一般磷的有效性较高,此时可适当少施,甚至不施磷肥,即所谓“旱重水免”的施磷原则。

对于旱地轮作,如小麦、玉米(或谷子)轮作制中可采取“一重二轻”的施磷肥原则,即磷肥重点施在小麦上,后作玉米(或谷子)因吸磷能力比小麦强,可利用磷肥的后效,或适量补施少量磷肥。

在有豆科绿肥参加的换茬制中,应把一部分磷肥,尤其是难溶性磷肥重点施在豆科绿肥作物上。这可以从3个方面来说明其必要性:

①豆科绿肥吸磷能力强。

②在满足磷营养的条件下,可提高豆科绿肥固定空气中氮素的能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磷增氮”效应。

③豆科绿肥作物单产提高后可为后茬作物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源,这可看作是“以无机(化肥)换有机(肥料)”的一项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