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头条 -> “虫口夺粮”保丰收

“虫口夺粮”保丰收

发布时间: 2020-04-02 14:32
“小麦条锈病不做好防治可能会颗粒无收。”

  “草地贪夜蛾最喜欢吃玉米心叶,如果防不住,最后几乎所有的叶子都逃不过。”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陆续进入流行期,已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等麦区发生,专家预计全年发生面积将达8.6亿亩次;草地贪夜蛾去年首次入侵中国,今年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预计全年达到1亿亩左右;沙漠蝗在东非、西南亚罕见暴发,需严防其入侵并要做好国内蝗虫防治……今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形势严峻,目前防控进展如何?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能否“虫口夺粮”保丰收?

     

  “小麦开始长苗的时候,技术人员就来田里防虫了”

  “去年12月份,我在地里就发现小麦有病变的现象了。如果不抓紧防治,条锈病的危害会很重。”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百兴镇的尚显龙种植了15亩小麦。他告诉笔者,本地的小麦品种是上世纪从国外引进的,当时品质好,很多老百姓种,后来这个品种染病的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作为百兴镇特色品牌产品“百兴面条”的原料,小麦对老百姓增收致富至关重要。但条锈病常年发生面积多达1万亩以上,给当地农民带来不少困扰。

  “小麦条锈病在毕节已属于常发性,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病,严重的时候损失率可能会达到30%到40%。”毕节市植保植检站站长郭国雄说,今年以来,包括条锈病在内,毕节全市小麦重大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已达18.13万亩。

  不仅是毕节,全国范围来看,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已成为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大灾害。根据全国农技中心数据,目前小麦条锈病已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11个省(市)375个县(市、区)出现;赤霉病菌源量明显高于常年和去年。

  “菌源量大、品种感病、春季降雨偏多是导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大流行的关键因素。”河南省植保站研究员吕国强说,对小麦条锈病,要大力推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的防治对策,将其控制在点片、初发阶段,阻止其向中、北部麦区扩散蔓延。对小麦赤霉病,要把握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主动预防,遏制病害大面积暴发流行。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央财政安排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8亿元,用于支持湖北、河北、安徽等26个省(区、市)做好粮食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农业农村部提前制定预案,做好相关物资准备,派出工作组督导重大病虫害防控;陕西、河南等重发区域开展春防行动……

  郭国雄介绍,当地农技干部已为各地选育了抗(耐)病虫麦种,同时加大监测预警力度,利用太阳能杀虫灯、黄板等诱杀害虫,通过农业、物理和化学的防治方式,确保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小麦开始长苗的时候,县里的技术人员就来田里防虫了,做抽查,还给我们发了防条锈病的资料。病虫害防控少不了要用一些药,县里特地给我们调配了一批农药过来。”尚显龙说,按照技术要求一步步做好防范,他心里并不慌。

  截至目前,毕节全市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累计防治面积13.36万亩,防治效果控制达到80%左右。郭国雄表示,现在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任务仍然严峻,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争取把小麦的损失面积控制在15%以内。

  一些地块已经防治两遍以上,不让草地贪夜蛾害玉米

  “今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偏重,具体到小麦是条锈病和赤霉病,而从玉米来看主要就是草地贪夜蛾的威胁。”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焱说。

  源发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草地贪夜蛾,去年首次入侵中国,今年态势更加严峻。农业农村部印发的《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指出,草地贪夜蛾作为迁飞性害虫,已在中国南方定殖,各地区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具体来看,今年草地贪夜蛾发生面临境内外虫源双重叠加,加之越冬基数大、北迁时间提前、发生代次增加,使该虫向黄淮海等北方玉米区扩散蔓延。

  “草地贪夜蛾一旦发生,不及时查看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危害玉米心叶,其次是穗。去年影响最严重的时候,我每天都要下地检查。”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的玉米种植户陈伟对笔者说,“这个虫是新东西,刚开始农业部门通过村上喇叭、下发文件的方式,通知我们打药,指导防治之后,玉米地的损失大概能控制在10%以内。”

  同在石门县的陈红教最近正在他家的13亩地里忙着种玉米,他向笔者介绍,之前植保站已经下发了预警通知,说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可能会比去年还严重,要提前进行预防。“现在,对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总体上我是心里有数的。”

  针对草地贪夜蛾北迁时间提早等情况,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近日下发通知,明确加密布点监测,在全省布设10个以上高空监测点,适时设立1-2个雷达监测站;做好成虫理化诱控,确保指导培训及时到位,在虫害发生关键时段,深入田间了解生产情况,解决生产突出问题。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从全国来看,按照“早谋划、早监测、早准备、早防治”的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优化完善了防控预案;去年底下拨了草地贪夜蛾冬春防控经费5000万元,近期又下拨4.9亿元资金,支持各地提前做好防控的物资准备;根据草地贪夜蛾迁飞路径和迁飞规律,在边境地区、西南华南的源头区、江淮的过渡区和北方防范区加密布设监测网点,增配高空测报灯、远程监控雷达等设备,组织人员地面普查,全方位全天候监测预警。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目前草地贪夜蛾累计防治了190多万亩次,基本上做到应防尽防,一些地块已经防治两遍以上。此外,农业农村部优化推荐草地贪夜蛾用药28种,库存量能够满足6亿亩同类型害虫的防治需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王振营认为,尽管今年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会明显重于去年,但基于国内完善的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体系、多种多样的防控手段和技术、健全的防治队伍以及去年在监测与防控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太大的产量损失。

  设定50万亩应急防治任务,备好防蝗物资

  今年以来,沙漠蝗在肯尼亚、索马里等东非国家和与中国临近的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罕见暴发,对当地粮食和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蝗灾预警。未来,境外沙漠蝗是否会入侵中国?

  潘文博指出,农业农村部今年多次组织专家会商,认为沙漠蝗迁飞入侵中国的几率很小。“沙漠蝗已有数百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非洲和西南亚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和绿洲,喜高温、耐干旱,迁移的适宜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中国西南边境地区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天然屏障阻隔,沙漠蝗很难越过高海拔山脉迁入,寒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不适宜沙漠蝗的生存。”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认为,虽然沙漠蝗进入中国的几率不大,但仍有概率随季风迁入中国云南等地,需加强监测,严防沙漠蝗迁入,并做好处置预案。

  日前,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强调既严防境外沙漠蝗入侵,又继续做好国内蝗虫防治。加强云南、西藏、新疆等可能迁入区虫情监测、及时预警,按照迁入风险,设定50万亩应急防治任务,提前储备50-60吨对路防治药剂。组建50支应急防治专业队伍,组织防控技术培训,开展应急防治演练,形成快速反应能力,发现迁入沙漠蝗,立即组织扑杀。

  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之外,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20年中国水稻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全国棉花病虫害总体中等程度发生。

  防控任务艰巨,保障继续加力。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草案)》,细化完善了监测预报、预防控制、应急处置等全链条防治制度安排,为农业发展特别是做好今年重大病虫害防治、稳定粮食生产提供法律保障。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条例让各地防治病虫害有法可依,将有效推动病虫害的防控,对保证全年粮食丰收、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认真按照条例要求,压实属地责任,落实防控措施,坚决打好‘虫口夺粮’攻坚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说。